close

一起到成都街頭走一走(美麗中國·和諧共生)

不是景區,但每天遊客絡繹不絕——站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大悅城樓頂,放眼望去,鬱鬱蔥蔥,間雜著星星點點的紅花藍瓣。這片接近1.9萬平方米的樓頂,被改造成屋頂花園,除瞭蜿蜒曲折的小徑,其他區域全是綠色。

這樣的屋頂綠化,在成都並非個例。近年來,成都積極拓展城市綠化空間,豐富綠色層次,根據去年出臺的“增綠十條”,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41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。

見縫插綠,讓市民慢下腳步親近自然

“青草綠地,還種滿瞭櫻花,這個廣場終於‘場如其名’瞭。”傢住錦江區櫻花廣場附近的居民張英驚喜地發現,廣場變得綠意台中洗水塔蔥蘢,走在步道上,一株株櫻花樹環繞其中,宛若穿梭林間。

櫻花廣場是成都提升改造的小遊園、微綠地之一。按照“景觀化、景區化、可進入、可參與”的建設理念,成都以實現“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”為目標,調減中心城區建設用地,將中心城區難以獨立成宗開發的用地及閑置土地加以整理,建設小遊園、微綠地。2017年年底前,約完成50處、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的小遊園、微綠地建設。

“見縫插綠”,是全市規劃增綠的內容之一。目前,成都上千平方米的公園綠地有586個,按照“增綠十條”,到2022年成都將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綠地400個,而且將建在城區主要地段,方便群眾就近休閑遊樂,讓綠化真正服務民生。

“修訂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,形成公園綠化、道路綠化、街角綠化等景觀。”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局長楊小廣介紹,“三降兩提”,即降低開發強度、建築尺度和人口密度,提高產業層次和城市品質,是城市增綠的主旨。

“四十裡城花作郭,芙蓉圍繞幾千株。”膾炙人口的詩篇台中通馬桶,印證瞭成都繁花似錦的歷史。在武侯區,香樟、銀杏、海棠……隔離帶和沿街種植池種滿瞭不同種類的花卉苗木,裝點著一個個街區。名稱浪漫的花樹街區、銀杏主題的錦繡巷街區、海棠主題的竹園街區……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
“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推窗見綠、出門見景、四季見花、處處如畫的街景。”成都市綠化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,通過推進小遊園、小街區綠地建設等,讓市民真正“慢下腳步、靜下心來,親近自然”。

立體增綠,讓建築穿上植物搭成的綠衣

據瞭解,四川是國內較早關註屋頂綠化的省份,早在1994年就頒佈地方標準《蓄水覆土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》。近年來,成都依據一系列地方規范,鼓勵社會單位和市民在符合建築安全荷載和防水處理的前提下,在工作和生活區域開展屋頂綠化。正是這一政策,促成瞭大悅城樓頂近1.9萬平方米綠地花園的建成。

“這棟房子怎麼爬滿瞭植物?”外立面是黃綠色的鴨腳木、吊蘭,“穿上”近萬株花卉植物搭配成的“綠衣”,菊樂路口的一處公共洗手間讓不少路人好奇駐足。據瞭解,“全身披綠”使得這棟公共洗手間的綠化面積增加瞭120多平方米。

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擴大綠化面積,立體綠化的探索成效斐然。成都已推廣公共洗手間垂直綠化試點,在外部安裝鋼架、墻面鋪設防水板,並采用自動滴灌技術,向建築索取綠化空間,達到節約土地、增加綠量的效果。

“立體綠化是指除平面綠化以外的綠化,比如屋頂綠化、高架綠化等。”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綠化處副處長吳江介紹,發展立體綠化,能豐富城區園林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藝術效果,並能起到防治大氣污染、降低建築能耗、緩解城市排水壓力等多方面作用。

在成都,身披綠衣的建築隨處可見,尤其是綠化的陽臺、屋頂。屋頂種樹、墻面長草,在成都已經成為一道風景。

驅車行駛在成都二環路上,隨處可見爬山虎依附著巨大的高架橋橋墩,猶如傾瀉而下的綠色瀑佈。2013年起,成都修建二環路高架橋,在條件適宜的高架橋墩下栽植瞭攀附力強的爬山虎。綠化工程師鄧飛告訴記者,爬山虎全年常綠,不僅可以增氧、降溫、減塵、除噪,還能緩解沿途司機的視覺疲勞。

經過數年生長和補栽,截至去年年底,成都二、三環路已有4280個橋墩栽植瞭爬山虎,共計19餘萬平方米,其中半數以上橋墩綠化高度達8—12米。僅二環路高架橋3500餘個橋墩上,便有2900個栽植瞭爬山虎。按照規劃,到2022年,成都以屋頂、墻體、橋柱等為重點的立體綠化面積將達330萬平方米。

出行增綠,在城市走進森林

經過金牛大道的市民驚喜地發現,這條幹道變成瞭一條亮麗的城市綠道,組團式栽植的各種花卉競相怒放,繁花似錦。

清風徐來,在綠道上騎行跑步,很是愜意。根據規劃,成都將形成1500公裡長的主幹綠道,包含主軸長度約200公裡、串聯10個區縣的錦江綠道,還有長度約350公裡、結合大熊貓國傢公園同步規劃建設的龍泉山森林綠道,另外還有沿三環路佈設、長度台中抽水肥約100公裡的三環路熊貓綠道。

據成都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院長陳明坤介紹,市域綠道將實現行人和自行車的完全分離,使步行者和騎行者各行其道、更加安全。

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,一面面原本實體的圍墻,變成瞭鏤空的柵欄圍墻,墻內綠油油的藤蔓或穿墻而出,或探過墻面,為行人帶來綠意。據統計,“增綠十條”實施後,成都新開工拆墻透綠點位已達29個。

走在郫都區徐堰河綠道上,沿途的花海讓人心曠神怡。這裡是成都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,沿河道建成貫通200多公裡的生態綠道,既保護瞭水源,又為市民提供瞭賞綠親水的好去處。

按照成都打造水清岸翠生態水網的規劃,全市將以7條重要河道為依托,打造總長度約570公裡、串聯15個區縣的綠道,除瞭景觀綠化,還包括河道整治、濕地工程等,屆時,全市將通過串行的綠道,使山水景觀真正實現串聯一體。
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8年01月08日 14 版)


arrow
arrow

    sqi844oi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